5日开启!宁波疾控重要提醒→
在这一个季节,除了预防菌痢、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、媒介生物传播等疾病,还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和因游泳发生的溺水等意外伤害的预防。
一、高温中暑
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,由于热平衡和(或)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(或)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
主要症状:
夏季高温环境下高发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,主要可包括以下三类:
1.中暑先兆: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,出现头昏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全身疲乏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。
2.轻症中暑: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,出现面色潮红、大量出汗、脉搏快速等表现,体温升高至38.5度以上。
3.重症中暑:可分为热射病、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,也可出现混合型。
在高温天(日最高气温>35°C时),老年人、患有基础性疾病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)和户外作业人员(如快递员、建筑工人等)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。
02
应做到大量饮水、适量补盐、饮食清淡、保证能量,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。
03
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,如果不具备条件,应前往有空调的室内公共场所避暑。
04
避免正午时段外出。外出时,应着轻薄、透气、浅色的衣物,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等,涂抹防晒霜。
05
根据生产特点和客观条件,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,减轻劳动强度,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。
二、预防感染性腹泻等肠道疾病
高温天适宜细菌的迅速增殖,加上在黄梅天的湿热环境下,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明显加快,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将出现高峰。此类疾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,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、饮食习惯、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习惯亦会导致感染发病,本市发病高峰期为6月-9月。
饭前便后、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,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;要注意生熟分开、适量加工不浪费,吃不完的食物及时妥善低温保存。
0
2
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、半生的水产品、肉类等食物;吃海鲜、涮羊肉等时,要彻底煮熟;不吃腐烂的蔬菜、水果;尽量不剩饭剩菜,如需再次食用,应彻底加热。
0
3
食堂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、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报告并离岗。
如出现腹泻等症状,且不能确认为一般的肠胃炎时,宜暂停上课上班,居家隔离休息。
02
一般腹泻症状是自限性的,如果病程较长,出现腹痛、便血、发热等症状时,须尽快就医治疗。
03
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继续食用,丢弃时按垃圾分类要求处置。
04
患者须调整饮食,吃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汤、糖盐水等,减轻胃肠道负担,同时注意腹部保暖。
05
患者使用过的便具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、床单等,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;患者的餐饮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,并在用后清洗煮沸10-15分钟消毒。
三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,积极预防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,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。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、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。 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,俗称花斑蚊,早上、中午、傍晚是其活动高峰期,也是它喜吸人血的时候。
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,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。在气温32℃环境下,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,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,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。
由于登革热没有疫苗可以预防,因此防蚊和灭蚊是唯一的预防措施。
室外要翻盆倒罐,填堵竹、树洞,清除轮胎积水,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,勤换水,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,清除伊蚊孳生地。
室内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;对于花瓶等容器,每星期至少清洗、换水一次,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,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物。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。避免在“花斑蚊”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同时提醒即将要到东南亚国家出境的市民,在出境期间要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,如穿长袖衣裤,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等方法防止蚊叮咬,避免感染登革热。
四、预防溺水
暑假将至,溺水事件进入易发、高发期。
全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超过5.7万人,其中少年儿童溺亡占到56%,溺水已超过道路交通事故,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“第一杀手”。
不会游泳的人落水后只会扑腾几下,两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溺水反应。这时手臂忙着划水,根本不可能伸出水面,鼻子嘴巴时浮时沉,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。
如何施救:
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,就算会游泳也不要盲目下水救人。如果溺水的人是刚掉进水里,头脑清醒还有意识,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呼喊。在岸上用杆子伸向溺水者,或者向水面扔一些可以漂起来的东西,比如游泳圈、木头、泡沫垫。
万不得已真要下水,一定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,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。
记住,千万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。因为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。万一被抓住了,应该松手下沉,先离开溺水的人,然后再施救。
来源 | 传防所
编辑 | 庞锦燕
审核 | 传防所
学健康科普 做防疫达人
关注了解更多